close

南仁山(湖)生態保護區(一)



拍攝日期2011.04.13(三)










南仁山(湖)生態保護區位於墾丁國家公園東北方,歸屬屏東縣滿州鄉境內。


南仁山泛指八瑤溪以南、港口溪以北的5800餘公頃山區,為天然熱帶季風林雨林,是台灣僅存的低海拔原始林;區內丘陵、山谷、沼潭、溪流、草原等地形俱在,南仁湖是南仁山一部分。


海拔高度526公尺,受到特殊季風及雨量季節性分佈的景響,孕育著非常豐富的生態景觀,擁有中海拔1500公尺植物種類,孕育2000多種植物及各類野生動物。


南仁湖是隆起侵蝕面的殘餘窪地,包括三大水域:中央水域、獨立南仁湖及宜蘭潭(或稱南仁古湖),總面積約28公頃。大量的水生及濕生植物生長期間。


南仁山步道單程4.3公里,步道緩坡,行至湖畔來回約8.6公里


每日入園總量管制400名,來此要事先向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」提出申請並聽簡報。







姬黃三線蝶



學名:Symbrenthia hypselis scatinia Fruhstorfer  /  科別:蛺蝶科


食草:蕁麻科的冷清草。


        姬黃三線蝶展翅約3.5~4.3公分,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。春至秋季山林小徑較容易看見成蟲,成蟲喜歡停棲於較潮濕或是陰涼的林道,喜愛訪花吸蜜、吸水。


        姬黃三線蝶翅膀表面有三條橙色帶狀斑紋,極酷似黃三線蝶,但上翅中室內的橙色帶不中斷。翅膀腹面和黃三線蝶則完全不一樣,姬黃三線蝶腹面橙黃色底中散生許多黑色碎斑。雌蝶翅膀兩面顏色都較淡,翅形較雄蝶寬圓。




姬小紋青斑蝶



學名:Parantica aglea maghaba  /  科別:蛺蝶科


別名:姬小紋淡青斑蝶


食草:布朗藤、歐蔓、牛皮消。


展翅約6-8公分,為中大型蝶種,是台灣產青斑蝶中體型最小者,訪花時習慣用四隻腳抓緊花朵。翅膀表面底色黑褐色,上翅前緣內側自基部起有一條淡青色細長斑,當張開翅膀時,和琉球青斑蝶很相似,必須仔細觀察其上翅中室內的斑紋差異,姬小紋青斑蝶中室沒有深色斑紋,淡青色帶狀斑紋間隔成前後兩段。翅膀腹面底色褐色,從腹面下翅發達的白色斑紋,則很容易將牠和其他的青斑蝶分辨出不同。


雌雄翅膀斑紋無明顯差異,雄蝶下翅近肛角處有黑色性斑。






大白斑蝶。蛺蝶科。



食草:海濱植物爬森藤。


大白斑蝶是台灣最大型斑蝶,翅膀長約6.5-7.2公分。






枯葉蝶



學名:Kallima inachis formosana  /  科別:蛺蝶科


別名:木葉蝶、樹葉蝶。


食草:爵床科的台灣鱗球花、台灣馬藍、賽山藍。


展翅約7-8公分。翅膀表面呈閃耀的青藍色金屬光澤,上翅有一條鮮明寬大的橙色帶狀斑紋。






淡色小紋青斑蝶。蛺蝶科。



別名:淡紋青斑蝶、淡小紋淡青斑蝶、淡小紋青斑蝶。


食草:蘿藦科的華他卡藤、布朗藤。


展翅約8-10公分。成蟲喜歡訪花,少有溼地吸水。


淡色小紋青斑蝶翅膀水青色斑紋,較近似種小紋青斑蝶發達。上翅下緣近基部處的二條青色斑紋,幾乎相互對齊,近似種小紋青斑蝶上翅下緣近基部處的二條青色斑紋,呈一斜角錯開。


淡色小紋青斑蝶腹面底色偏黃褐色,雄蝶除了下翅腹面的耳狀突起之性斑外,外觀與雌蝶幾乎相同。


 


琉球青斑蝶



蛺蝶科


寄主植物:歐蔓、絨毛芙蓉蘭


特徵:


1.翅長約4.5~5.0公分。


2.前翅前緣具一明顯如細棍棒狀條紋。


3.前翅翅端處具一明顯獨立之水滴狀斑紋。






↑白條斑蔭蝶。



學名:Penthema formosanum  /  科別:蛺蝶科


食草:禾本科綠竹、桂竹等各類竹子。


白條斑蔭蝶展翅約7-8.5公分,是台灣最大型的蛇目蝶成員。翅膀表面底色黑,滿布許多白色條狀斑紋及斑點;翅膀腹面底色較淡,呈深褐或黑褐色,下翅中央的條紋米黃色。外觀類似青斑蝶類。雌雄外觀無明顯差異。


成蟲棲息於竹林、柑橘園,飛行輕盈緩慢。會在溼地吸水,偏好吸食腐熟水果、樹汁、動物糞便、尿液。






↑小蛇目蝶。蛺蝶科。



竹紅弄蝶



學名:Telicota ohara formosanus Fruhstorfer  /  科別:挵蝶科


食草:桂竹、颱風草(棕葉狗尾草)、象草、舖地黍。


中小型蝶種,分布於台灣全島平地到低海拔山區,展翅約3-3.5公分。翅膀表面底色為黑褐略帶橙紅色,有橙黃色斑。後翅腹面底色黃褐色,後翅中央有橙黃色斑,沒有雜亂的斑紋。雄蝶前翅表面中央黑褐色斑有條細長的褐色性斑,橙黃色斑也較雌蝶發達。雌雄腹面區分不易。


 



黑弄蝶


學名:Notocrypta curvifascia   /  科別:挵蝶科


食草:月桃、穗花山奈(野薑花)


黑挵蝶展翅寬約3.9~4.6公分,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,除冬季較少外,全年皆可見。成蝶飛行迅速,機警靈敏,喜好吸食野花花蜜、動物排遺、溼地水分。


翅膀表面為黑褐色,前翅中央有白色大斑紋,大白斑與翅端間則有數枚白色小斑紋,後翅沒有斑紋。翅膀腹面斑紋與翅表相同,但底色較淡。雌、雄蝶無明顯差異,雌蝶翅型較寬,白色斑點較發達。

黑挵蝶的吸管狀口器比牠的身軀長,因此可以很容易吸食到長筒狀或漏斗狀花卉的蜜露,然而必須在牠進食的時候才有機會觀察到,平常捲縮在頭部下方。






↑玉帶弄蝶。弄蝶科。




↑台灣黃斑弄蝶。弄蝶科。




黑擬蛺蝶


學名:Junonia iphita  /  科別:蛺蝶科


食草:爵床科的台灣鱗球花、台灣馬藍、蘭崁馬藍、賽山藍。


展翅約5-6公分。大部分蛺蝶展翅表面的色彩斑紋總比翅膀腹面艷麗動人,只有黑擬蛺蝶在同屬近緣種中算是少見的異類。其翅膀兩面的外觀,並無特別突出的差異。雌雄差異不大。

展翅表面深褐色,具不明顯波狀紋,下翅有一列不明顯小眼紋。






↑大波紋蛇目蝶。蛺蝶科。




紅紋沫蟬

學名:Cosmoscarta uchidae  /  科別:沫蟬科



沫蟬的若蟲會分泌液體,經過後足攪拌後形成泡沫,若蟲就躲在裡面避敵,同時吸食汁液。此泡沫巢彷彿是若蟲的防護罩,同時也兼具維持環境濕度的功能。

若蟲成熟以後會離開泡泡在外面羽化。



參考資料:墾丁國家公園--南仁山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仕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