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仁山(湖)生態保護區(三) 拍攝日期2011.04.13(三) ↑台灣苦櫧。殼斗科。 樹高可達20公尺。葉互生,長橢圓形或卵形,先端漸尖,疏鋸齒緣,近革質,葉背灰白色。 葇荑花序,頂生,淡黃色。殼斗球形,具分岐直刺。 台灣苦櫧植物辨識如有錯誤,敬請植物前輩不吝告知。謝謝。 ↑印度栲(印度苦櫧)。殼斗科。 台灣原生於南部、恆春半島南仁山、台東等之低海拔山區,數量不多。 樹高可達15公尺。葉互生,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,先端漸尖,銳粗鋸齒緣,革質,葉背有毛。 印度苦櫧和台灣苦櫧很相似,印度苦櫧的葉片有多達12對的鋸齒緣,台灣苦櫧卻沒有。 葇荑花序,淡黃褐色。殼斗球形,具直銳單刺。 印度苦櫧此回沒拍到特寫,格友黃荊拍的很棒,推薦前往黃荊部落格欣賞「恆春半島-印度苦櫧」之美。 ↑紅皮。安息香科。 常綠喬木,樹皮紅褐色或灰褐色,紅皮樹皮的內皮鮮紅色,故有紅皮及赤血仔之稱。 葉互生,葉片近革質,倒卵狀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,基部楔形或銳形,先端漸尖,全緣,幼葉兩面均被星狀毛,老葉上面則光滑無毛,下面被灰白色毛。 總狀花序,腋生或頂生,花白色。蒴果(核果)近圓形或橢圓形。 ↑柚葉藤。天南星科。 藤本,以氣根攀貼於石上或樹上。莖纖弱,綠色,分枝多。 葉為單身複葉,互生,線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,先端漸銳尖,基部鈍或近圓形,全緣,葉柄有翅。 肉穗花序近球形至橢圓形,頂生或腋生。漿果橢圓形,熟時紅色。 ↑普萊氏月桃。薑科。 推薦前往觀賞植物前輩cleyera老師「普萊氏月桃」文章。 ↑嶺南青剛櫟。殼斗科。 感謝植物前輩cleyera老師告知 很高興有植物前輩的指導讓我又多認識一種殼斗科植物。 株高可達20公尺,小枝密被黃褐色絨毛。葉互生,倒卵形或長橢圓形,先端圓鈍或尖,全緣或波狀圓齒緣,略反捲,厚革質,葉背灰褐色。 葇荑花序,淡黃褐色。殼斗杯形,鱗片環形,堅果橢圓形。 ↑杏葉石櫟。殼斗科。 株高可達25公尺,幹皮有不規則淺溝裂。葉互生,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,先端尾狀漸尖,全緣,革質,葉背灰褐色。 葇荑花序,淡黃褐色。殼斗球形,外被鱗片三角形,幾乎全包堅果。 ↑銹葉野牡丹。野牡丹科。 ↑玉葉金花。茜草科。 ↑原生珊瑚樹。忍冬科。 ↑南仁山柃木。山茶科。 光葉柃木的變種,台灣原生於恆春半島南仁山至墾丁低海拔山區。 株高可達2公尺,幼枝光滑有稜。葉互生,橢圓狀倒卵形或圓狀倒卵形,先端微凹、鈍或銳尖,齒狀緣或細鋸齒狀緣,革質,新葉紅褐色。 花簇生葉腋,小花黃白色。漿果球狀,熟果紫黑色。 ↑灰木。灰木科。 株高可達4公尺,全株密被絨毛。葉單互生,倒卵形或橢圓形,先端鈍或突尖,細鋸齒緣,厚粗紙質。 圓錐花序,頂生,白色。核果球形或卵形,熟果黑色。 參考資料: 1.后里國中/校園植物。 2.薛聰賢編著/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2/p167台灣苦櫧;圖鑑2/p168印度苦櫧;圖鑑2/p172杏葉石櫟;圖鑑2/p182嶺南青剛櫟;圖鑑4/p123南仁山柃木。,這棵步道上看到的植物是嶺南青剛櫟,並非杏葉石櫟。
- Jul 03 Sun 2011 13:27
南仁山(湖)生態保護區(三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