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二日遊
2013.03.25(一)~03.26(二)台南之旅雖然是從台南新營火車站前出發,但這回幾乎都停留在安平區趴趴走。
三月有許多體育競賽活動,3/23忙完全國大專校院田徑公開賽後,3/24一早搭早班高鐵到新左營,大哥開車來接,一起回屏東里港掃墓和家聚,隔天從屏東搭台鐵來到新營火車站,感謝好友蔡老師和李老師夫婦開休旅車來接,一起暢遊台南。
↑早有聽聞伊豆日本料理很好吃,總算趁台南行和友人一起來品嘗,美食好吃的都忘了要拍照,臨走才拍下門口前這些可愛的日本娃娃當紀念。
↑在林默娘公園有一片紅緬樹很吸引我,看見一對老夫妻帶著孫子在樹下乘涼享用自備簡易午餐,這歡愉的含飴弄孫畫面真溫馨。
紅緬樹
學名:Ficus elastica Roxb 科別:桑科
別名:大葉青、印度橡膠樹
原產地:印度
用途:庭園行道樹
生長特性:性喜高溫濕潤、陽光充足。
多年生喬木,生長迅速,樹幹樹皮略白,氣生根下垂生長旺盛。
葉大型,長橢圓形,葉互生,葉脈清晰。
雖然紅緬樹有印度橡膠樹別名,但葉子不像常見的印度橡膠樹般厚實。
↑德陽艦
開放時間:週二至週日,上午10:00至下午5:40。
↑安平漁港這兒可以清晰眺望德陽艦。
↑坐在碧海碼頭微風吹拂很舒服,一旁貓語咖啡店家的招牌和貓咪工藝品很可愛。
↑觀夕平台
有多座高溫陶現代化公共藝術景觀,這些作品是藝術家徐永旭的創作。
↑台南市公有古蹟參觀收費標準。
↑安平古堡
原為荷蘭人所建,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,所以把這座巍峨的域稱為紅毛城。日治時期改建後,稱為安平古堡,沿用至今。
↑英商德記洋行
創建於清同治6年(1867年),是經營對外貿易的行號,宣統3年(1911年)日人將它改為鹽業會社,臺灣光復以後,再改為臺南鹽場辦公廳舍。
整棟建築坐北朝南,樓高二層,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,一樓原為行員宿舍,走道居中,左右各有三間房間,東西南三面均繞以拱廊,二樓空間與一樓房間相似,但走廊圍以綠釉瓶飾欄杆,加上白色粉牆,在風貌上與安平傳統之民宅完全不同。
↑英商德記洋行於民國68年,台南市政府將德記洋行收回並整修,做為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。
↑朱玖瑩先生故居
故居內規劃成書法展示館,有朱玖瑩的各式書體作品,其中尤以一整面牆的顏體心經最為懾人。
書有心經的那面牆,側邊臨著窗,光打進來的角度隨時辰移動,午後時分,光正好斜打在牆上,明暗與白黑錯落,彷彿經文羽化發光。
↑巧遇國小老師帶小朋友來此校外教學。
↑安平樹屋園區內還有水車可以踩。
↑老榕樹的樹根四處竄,有的樹根模樣似水管般,有的則順著屋頂規則排列。
安平樹屋
位於台南市安平區德記洋行後面,原是德記洋行的倉庫,根據台南市府文化局調查,從砌牆古磚推取自熱蘭遮城紅磚,及門楣花崗石、窗框基石與木屋架構判定,推測最早應建於十九世紀末及日治初期,此處曾做為「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」出張所倉庫,現況規模即為日本人增建。台鹽退休場長張坤煌先生說,1935年在此上班時,倉庫牆面就已經有榕樹盤根,可見此處榕樹已有百年樹齡。
擁有特殊情調及神秘氣息的安平樹屋,經過台南市政府重新打造,請建築專家設計,將樹屋視作一開放景觀藝術,已吸引不少單位接洽辦活動,包括展覽、服裝秀、生態自然教學等。
本處光復後改為台鹽倉庫,曾一度荒廢任由榕樹寄生,經過半個世紀,形成特有的屋樹共生奇景,類似吳哥窟大樹盤纏著「塔普倫寺」。
安平樹屋的奇景,引發藝術家的創造意念,在經費的支持下一度進駐其間。後因活動終止,樹屋再度閒置,直到被列入「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」的整體規劃中,經過專業的規劃,於93年底整修,提供木棧道讓人穿梭於樹屋之間,形成特殊的地景建築,重現於世人眼前。
↑赤崁擔仔麵位於赤嵌樓附近,是間百年古厝。
在此不僅品嘗各式台南小吃,牆面的古街圖和畫作也令我細細品味。
↑鹿耳門溪口
「鹿耳門」是古老台江內海的首要軍事、經貿大港,位於北線(汕)尾島與隙子島之間的港汛,是一六六一年鄭成功登陸台灣、打敗荷蘭人、改變台灣歷史與台灣人命運的第一現場。因此,鹿耳門在全球與台灣的近代史中,確實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,而有中外史家所稱頌的台灣之門、全台門戶、台郡咽喉、台灣八景、台邑六景、府城天險、府城三郊海上舞台 ....等等美譽。
↑鹿耳門天后宮
鹿耳門天后宮為地方宗教、文化、政治、社教活動的中心,每年來朝聖的香客很多。
圖片右上角是鹿耳門公館,為一多元性的歷史性建築物,具有展示、表演、教學、會議、住宿等綜合性功能。其建築由閩南特色與台灣本土風格的空間所組成,公館正面形塑三郊意象,側面營造成港邊商店街意涵。
參考資料:
1.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。
2.台南市政府文化局。
3.鹿耳門天后宮-台灣之門-官方網站。
留言列表